twitter的收购看web3.0的趋势

分享人:曹灵波-数学博士,数字金融专家

 

大家下午好,我想最近大家比较兴奋和关注的事情就是马斯克对推特的收购,我也简单谈谈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以及对web3.0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比较主观,抛砖引玉,仅供参考。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情从七月份马斯克首次提出收购的,设想当时以54美元一股,总共440亿美金,在七月份又宣布终止收购,甚至还引起了一场官司。最近,七月初再次同意按最初条款进行收购,完成了这个并购,这中间几经反复。

 

几经反复,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原因我想可能和资金有关,毕竟400多亿是个不小的一个数字,我们知道,像这里参与的投资人,除了传统的科技投资人,包括红杉基金,包括阿拉伯王子,以及奥瑞克的总裁,尤其是还包括了币安的赵长鹏,以其以及A46Z基金这种比较关注数字资产投资的基金。另外我想可能,中间反复还有一个原因是对管理层进行施压,10月28号,交易基本上确认之后,马斯克发了一个推特,the bird is free说终于自由了。

 

据说马克进驻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特莎的程序员取代了现有的核心开发人员,接管了整个系统的维护,尤其是后台系统。同时?马上解解除了三个核心管理层,而且据说还要进一步压缩人,人员从7500人压缩到2000人左右,推测他要进行大的手术动作。

 

这样,纵观马斯克这十多20近20年的这个在科技领域的征战,是,就说一直都可以说,作为,成功的风向标,科学这个整个科技发展这20,尤其这20年来,每个关键环节基本都是他的身影。马斯克最早上从12岁的时候,他当时就开发一款太空游戏软件,据说是以五百美金卖出了是他的第一个作品。

 

后来马斯克又移民到了加拿大,马斯克第一个上的大学是皇后大学,加拿大Queen‘s,当时我也是Queen’s的校友,这个比较荣幸,虽然同时在一个学校,但是并不相知,我是在数学系。1995年,马克移民,进了斯坦福大学,当时的话,在校期间他就创办了叫Zip2的一个网站,和马云很类似,这网站现在是电话黄页网站,但是,它里面有些大众点评的功能,四年后卖出去了,卖给了好多comeback,然后马斯克获得第一桶2200万的一个收益。

 

那接下来他又开始他的创业历程,创办了X.com一个专注银行支付的系统,后来,又给Peter Thiel的公司相结合,改名叫paypal。这个应该说是他关键性成功,后来,也以2亿美金卖给了eBay,马斯克在这笔交易中获得了差不多1.6亿美元的入袋。

 

这个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因为我觉得他这次推特收购,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有PayPal的影子。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知道PayPal上奠定了整个互联网商业运用的一个基础,因为有了支付技术,电商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因为互联网上最主要是信用的问题,有买卖的支付的信用。马云的支付宝上也是PayPal的翻版。我当时我听马云在一个厂里听他介绍过,当时他们淘宝当时在上线之后,他并没有什么交易量,那主要是因为买卖双方没有信用的机制,买方怕交了钱得不到货,卖方怕货卖出去收不到钱。

 

可以说,正是有了,PayPal和支付宝这样的基础的支付信用技术,才促进了互联网的一个繁荣,无论是我们现在讲的电商也好,自媒体也好,所有的网上买卖交易行为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我想马斯克也深刻感受到了,这个支付的价值,所以他前段前几天也在讲,说他收购推特之后,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学微信,微信我想就不只是说,学习这个社交功能这块,更主要是讲的是支付的变异性。

 

当然,我相信他这次不只是在简单意义上的把支付植入传统的这种银行模拟银行的支付体系,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他想做加密支付,这个应该说也是打开WEB3.0的一把钥匙。

 

加密支付和支付,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只是多了个形容词,但是它有本质的不同,主要不同在什么地方上,是要解决个信用的问题。刚讲的我们的支付宝也好,Paypal也好,它上本质还是依赖第三方权威机构作为背书的,作为平台,作为一个信用背书来做的,它只是一个中间的中介而已,比如你支付宝有七天的相对保证期,但它的信用还是靠着阿里强大的平台支撑的,微信也是依托了腾讯的强大的信用能力,加密支付的本质就是利用算法,我们知道,算法构成的一套,是基于过程的一种信用,不只是点对点交付的信用,我接下来慢慢阐述。

 

因传统的支付互联网平台,依靠中心化的信用,而它是不断的把中心化信用强化,中心化最初是对发展是比较有利的,但是,现在的中中心化本身也成为瓶颈或门槛,门槛越来越高。以前互联网号称是一个低成本的一个交易平台,但现在是像是各种流量各种交易的,而且它造成一种垄断效应,推高了这个互联网协作的门槛。

 

我们现在讲的大都在谈web3.0,可能不同人对web3.0有不同程度的解读。我从金融的角度讲,web3.0应该是更加侧重于交易的一个平台,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讲价值的分享,价值在于交易才能有价值。web2.0,可以说最初是以信息为核心的协同平台,我认为web3.0的应用场景一定是交易推动的,通过交易来构建一种协作。

 

像现在互联网上面各种机会非常多,每天信息overload,各种信息各种机会,但是实际上,要对互联网真正产生一种协作,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这是非常难的事情,所以说就成了一种非对称的现象,就是说机会很多,但是谁都不敢轻易去参与,一直陷阱很多,比如我参与一个项目,我付出了,我到底能不能保证我的收益获得,还是始终没有脱离对人的一种信用机制。

 

从金融的角度讲,最完美的交易就是不需要关注交易对手的交易,也就是说我只要做好我的事情,自然就有结果。像现在为什么现在二级市场,大家都共识风险责任自负,我买错了股票,我不会去自己找的公司,我认为只是判断失误。

 

所以说要在这个互联网上面,在web2.0的信息平台上,构建起一个真正协作的方式,那就说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而且去中心化的支付手段。这就不只是说结果分享,更重要的是一个信心,而且,刚才讲的它去中心化最主要是目的是去除了对人的依赖性,使得协作可以真正的自由,开放式的发生,而且是无门槛。

 

再比如像我们现在的投资,一般都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叫私募股权投资,可以上市通过法定的商业程序,获得公司股权,与创始人同步同权,能够确保分红的权益,确保收益,甚至还有可能可以参与公司的治理

 

但是私募投资的门槛,对个人来讲是非常高的,通常也对普通人并没有合适的途径或者合适的项目,而且即使有了,项目投资规模各种要求可能对很多人是没法承受的。所以说,二级市场证券市场是个伟大的发明,他提供一个就是股权的公共交易市场,为普通人参与公司的股权投资提供了便利。

 

但是二级市场,尽管它加了一种很强的流动性,但是它基本上是个接盘的市场,就是说往往到一个公司比较成熟之后才有,才可能成为一个上市公司,而且一旦成为上市公司之后,虽然它是成了前期投资人的套现的出口,二级市场的人大部分也成了接盘侠,证券市场它主要是通过未来的预期进行套利,但这个是有非常不确定性的,不光是本身公司的变化,各种影响,其实证券市场的投资也是要求很高,风险很大的一个门类。

 

所以在当前的场景,私募投资门槛高,非一般人能聚集,但证券市场,又因为信息不对称性,交易所为了市场信用,往往会设置比较高的上市门槛,但是如果门槛太高,大大削弱交易的价值,如何将证券市场延伸到项目的源头,实现私募的证券化,我想这个应该是解决当下实体经济和实体产业发展的一个困境,因为金融财富毕竟是社会财富的一个主要的一个门类。

 

所以我觉得,web3.0的一个从金融角度讲,一个革命就是要把自金融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入上,也就是说把私募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完全打通,那这里就需要一个基础的工具,刚讲的加密支付就成了实现这种不同场景信用连接的拉通的这样一个工具。

 

刚才讲的是从协同的角度,也就是说,我认为web3.0的使命就是要让网络形成资本资源新的协同平台,那这样就要求的不只是买卖的信用,而是需要一种交易的信用,一个过程的信用,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说,通过推特的是这个场景,因为推特本身有好的一些基础人群,这个我估计也是马斯克比较看重的。然后,通过加密支付的引入,构建dao的这样一种生态化的协作,资本兼运营的协作,实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融通。

 

另外还有一个层面,支付信用在金融的产品创新这块也是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从金融角度来看,任何商品或者资产的价值和风险上都是时间过程中产生的,所以是不断变动的一种,成为我称为叫streaming的一个状态。但是传统电商买卖,它是有产品完成度的限制,比如树上的苹果你只能成熟了,才能够售卖。

 

但是权益的交易,其实是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我们可以把未成熟的苹果提前卖掉,这就是所谓的期货交易,期货交易实际上就是一种合约的权益。在现在的商业场景,权益同实体的连接上是非常脆弱和模糊的,所以现在我们的期货交易只能针对大宗的标准化的产品,而且必须是要通过有信用的期货交易所来进行,如果要对单个的具体产品的权益进行提前交易,这就不叫交易,就叫投资。但是,除非这个产品大到一定规模,成为项目才能够得上投资的门槛。所以,如果能够实现单品的自由的交易,那无疑会给商业和金融和投资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这个原理其实并不难,只需要在时间上将产品权益锚定到一个独立的,而且可以扭转价值单元清晰,而且可以自动交割,形成流的一种交易形态。像之前这种交易形态的技术,就是我们讲的区块链技术,我们NFT某种意义上就实现了这样一个就对权益的标注和独立化的一种交易。

 

所以总结起来,我认为,加密支付,给我们开启了新的协作的形态,把互联网真的变成一个协作平台;第二个,让任何的单品,任何的价值,不只是大宗商品,哪怕是个人甚至是单个物品都可以实现全价值的流通。

先暂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